捷多邦整理:在破解協(xié)議供貨“惡疾”的道路上,天津異軍突起,進行了一場名為“電子訂單收購”的改造。這場改造能否完結對原有協(xié)議供貨形式的包圍?它的呈現(xiàn)會給政府收購各方帶來啥改變?為了讓讀者悉數(shù)曉得這一新式收購形式,本報特對其進行專題報道,分為上下篇注銷,敬請重視。
在不抽取教授的情況下,不到2個月時刻做完58個項目,完結收購核算1225萬元。
這是天津市電子訂單收購改造交出的成績單。
改造始于本年4月1日。從這一天起,在天津,電子訂單收購代替了原有的協(xié)議供貨,凡收購5萬元-300萬元的臺式計算機、便攜式計算機、復印機、多功用一體機等11類通用設備,無需教授評定,由收購人以競價方法采辦所需。
“自2007年起,天津市開始實行協(xié)議收購和定點收購,幾年來,在確保公平競賽、進步收購功率等方面取得了必定成效,但與政府收購監(jiān)督管理的作業(yè)需求還有很大距離。為此,咱們管理有些和履行有些一起醞釀了這場收購形式的改造。”天津市財政局政府收購辦公室(以下簡稱“收購辦”)處長栗慶林介紹道。當然,在法令結構內(nèi)對評定教授進行束縛和約束,削減廢標,也是促進天津力推電子訂單收購的另一層緣由。
從構想到實際,歷經(jīng)7年之久。
天津市政府收購中間(以下簡稱“收購中間”)副主任吳爽是這場改造的參加者。
她通知記者,早在2006年,該市便設想將有些通用類商品通過電子手法進行收購,通過不斷充沛、完善理論構思,2012年開宣布電子競價渠道,通過進一步完善,渠道于本年4月正式運轉。
那么,為何將這11類辦公自動化通用商品歸入改造領域?
“榜首,這11類通用商品的技能參數(shù)、裝備需求和效勞規(guī)范較為一致,不一樣廠家的商品有同質性,為電子訂單收購的多品牌、多廠家競價形式奠定了根底。第二,收購需求規(guī)范庫的樹立,削減了收購人的個性化需求,保護了各品牌、供貨商對等參加競賽的權力。第三,這11類商品商場老練,供貨商只需按收購需求挑選老練的商品即可參加競價,能保證收購質量?!崩鯌c林解釋道。
三流公司賣商品,二流公司賣效勞,一流公司賣規(guī)范。無論哪個職業(yè),規(guī)范都是最根底的,也是最難的。政府收購一向缺少一致的財物裝備規(guī)范,要想做好電子訂單收購,其難度可想而知。